《三个月打败斋藤直葵》读书笔记 01——选择喜欢的画师,快读前两章

跟着大佬走

今天(3 月 30 号)写了好多东西……但觉得各种分析瘫痪,反而不知道怎么做了,我还是先跟着大拿的说法做下去先吧。

但这不意味着那些东西是白记了,它们都是重要的原始的思考材料,我以后可能还会再用上,在我的大脑更习惯这个领域后。

这里只用列表记一些最明确,最重要,最提供指导性的东西,避免我再度陷入分析瘫痪:

  1. 画下去对当前的我是最重要的,如果画不下去,一切免谈
  2. 而在画下去之后,我要对每个练习都要明确它的具体目标,并全神贯注
  3. 要尽量找到尽量客观的量化、反馈的方式,如画同一个题材,同一个角色的作品
  4. 要抛弃自己的成见,承认我可能犯错误而且大错特错,但同时始终保持批判性

然后,跟着斋藤直葵的《三个月打败斋藤直葵》这本书去看,按照他的思路。斋藤老师的名字太难打出来了,以后均简称 saito 老师。

这本书一个蛋疼的地方是它是繁体竖排的……对此非常不习惯,我可能得主动记下来才能强化我的记忆。

我或许得提醒一下自己——这本书写的可能会相对抽象,关于技的部分我可能需要找其他材料,以及我之前提到的拆分技能树的问题也可能得继续做

三个月练习法?

这本书介绍的方法基于 PDCA——

flowchart TB
    Plan["Plan——寻找自己理想的图作为目标和范本"]
    Do["Do——用范本的画风绘制自己的作品"]
    Check["Check——比较自己的图和范本,找到差异点"]
    Act["Act——针对差异点进行集中练习"]
    Plan --> Do --> Check --> Act
    Act --> Plan

这又是像深度学习的反向传播过程一样——找一个范本,即定义理想的输出,然后比较自己的输出和理想的输出的差别(损失函数),找到差异点,然后集中训练这些差异点(反向传播),从而让自己能够更接近理想的输出。

可以说,最重要的部分是这个损失函数

这本书就是去围绕这 PDCA 的各个步骤去组织的(1-4 章分别是 PDCA,第 5 章又回到 P,表示如何带着练习的成果去开始下一轮循环)。

这本书也提醒,自己会把重要的信息放到每章标题的跨页供直接查询,因此建议常备案头。

这本书建议先全部读完再开始实践,那我就先快读一番

妈的,快读个屁,第二章让我上来就按照范本的画风去画一篇

找到参考画师

必须选择一个且仅选择一个画师,而且不允许更换,这个画师要把他的图作为范本看三个月,因此选择最吸引自己的画师是非常重要的。

考虑到我的倾向,我还是想去选厚涂风的,但漫画也可能会涉猎。

shion 是一个选择,好多年前就喜欢他的作品,他的氛围,但是 shion 老师的话,他的主题太过单一,阴天的背景+看着让人抑郁的少女,我应该是想画更多主题的……但实在太喜欢他的风格。
幻想黑兔老师的人设和背景我很喜欢,但我其实并非很想画他的风格
夕末老师的背景我很喜欢,但他的风格太过于多变,恐怕作为学习的对象不太适合
博老师也是个选择,博老师的题材较多,单人特写到复杂场景均有,但博老师的话他的画全是黑白的,彩图也是我想画的。
FKEY……
人丸……

不用想了,还得是 shion 老师,我本以为他最近不怎么更新了,但他推特既然还有更,还活着,那就值得一关注。

所以,范本是 shion 老师,我得问自己——shion 老师的画为什么吸引我,我为什么选择他

我喜欢他阴郁的基调,油画般的质感,表情始终带着一丝惊慌和茫然的少女。我想画出同样厚重的画

怎样是好的作品

mindmap
    有魅力的作品
        有空间感(空间感即是存在感)
            夸张透视
            制造重叠
            制造空隙(有趣的剪影/负形?)
            空气透视(特写很难画!)
        有焦点(强化主角,弱化配角)
            构图引导
            明暗对比
            疏密(位置、细节的疏密)
        有想法(这个不是故事性!)
            相信自己的潜力
            反复思考、尝试更多想法去优化画面

第三点可能是至关重要的——他指出,即使是大师也不一定一次就画好,而是不断思考和尝试各种想法才一步一步优化的。这实际上说明了很多东西:

  1. 相信自己的作品的潜力,现在越差,后面就越有提升空间
  2. 我曾以为大佬下笔如有神,但其实就算是大佬,也不一定能随手就是神作,社交平台上我们看到的大佬发的东西,很多都是作秀,而非是实际的创作、学习过程
  3. 好的作品是不断尝试的结果,我们不要指望自己拥有一次就画好的能力,而要容忍甚至欢迎反复的迭代
  4. 没有一蹴而就,我们是在不断地思考和尝试(甚至是绞尽脑汁)中得到进步(显然,这个需要带着脑子,以及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)

第二章 用范本的画风画自己的作品

不是,兄弟,兄弟??

我心里有一堆问题——直接用范本的画风,那遇到各个部分我不熟悉的时候,我有没有权力去进行调查研究?而是完全按照我当前知识来?

saito 要求:

  1. 卯足全力去画出一张画,用范本的画风
  2. 但不临摹,不描图,而是想象我自己就是 shion,我模仿他的画风创作我自己的作品
  3. 我要全力以赴地,认真地画,把它当成我作品集的封面那样认真

saito 强调,认真画这一幅很重要——只有认真画才能明确要解决的问题,不认真画只会让下一次的题目变成“上次没认真画,所以这次认真画看看”,给自己妥协的余地

写到这里时发现 saito 老师有一个同内容的视频,先把这个视频全过一遍再看书再过一遍。

本来要改善的是画画的问题,但如果不认真,就变成要改善对画画的态度的问题。

不要“下次再认真画”,现在就去认真画

画什么?可以画同人,但倘若要引起自己的兴趣,尝试设计原创角色

把能想到的手段全部用上,尽全力接近范本

为何上来就实战?

上来就实战,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自己不足的地方,一般来说不会有“处处都不足”,只有能清楚自己的问题,才能更好地进行练习,实战是为了仔细观察自己的作品,找到独属于自己的,最细节的问题,这些问题不是“像小孩子画的”,“人体画不好”,“颜色好奇怪”,而是“头好像没和脖子正确地连接在一起”,“眼睛的位置不太对”,“头发的厚度感很奇怪”,“头发颜色的过渡很难受”。

只要是认真画,尽全力去画,应该是能提出后面这些问题的,即使对初学者也是如此,即使可能会片面

从基础开始学如何呢?基础是学不完的,而且每个人既有的知识不同,因此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也有不同,如果直接跟着系统性教程做下去,可能会付出无用功。而只有在实战后才能明确自己的具体问题,去进行针对性的基础练习

也能够发现,这本书自己是没有教怎样的具体问题要怎样地去针对练习……这个得自己发现。

总之,应该是允许找参考资料的,但要注意不要找过于细致的参考资料以至于让自己变成临摹

大概是这么个思路:

flowchart LR
    从实战开始 --> A["分析、明确自己的问题"] --> B["研究,设计针对性的练习"] --> 变成刻意练习 --> C["解决问题,取得进步"]
    脑子 --> A & B
    从基础开始 --> 广而泛之的练习 --> D["迷惑练习的目的"] --> E["变成“天真的练习”"] 

以编程为例子,就像反复在学编程基础,但却没有增长做项目的能力,也不知道哪些基础对做项目是重要的,而哪些基础是无关紧要的……而实际上在做项目的过程中,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基础。


就这样吧。我后面的计划是:

  1. 把第二章构图相关的内容学习一下做一下笔记
  2. 看一下 saito 老师的 关于原创角色的设计的视频 ,做笔记
  3. 设计一个中世纪风格异世界的少女骑士原创角色
  4. 使用这个原创角色去完成绘制第一张图的任务
  5. 然后再继续学习下去

反复提醒自己,我要,带上脑子卯足全力去做——收集任何可能的参考材料,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处理这个作品,但不要作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