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rawabox 线条笔记

学习 drawabox lesson 1 学习线条,学习日式插画家的线稿。

虽然这么说,但线稿的问题不止是线稿,线稿是对空间结构和光影的概括和抽象,原材料不扎实,成果也不会扎实。我得承认我确实得花时间去研究线稿,就在这个阶段,因为这是我的痛点。

(使用草图)画结构,我都还能靠自己的感觉来——它有明确的标准——画的有没有感觉,对不对。

但线稿,上色,我恐怕必须得从 master study 着手——它们都是高度主观化,形式化,符号化的东西,有自己的明确规则

其实结构也是有自己的规则的,它的规则就是透视,只是这个规则更加底层,而且大脑本身就有感知它的功能(所以,我可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)

我像练习结构那样,去独立练习线稿、上色?那就是尝试自己去创造规则(而非像结构那样利用规则),而在脑子里毫无规则的情况下,我自己去尝试线稿、上色,当然会显得一筹莫展,缺乏一致性,把自己搞得 emo。而通过 master study,和网络上能够找到的其他教程,借助它们去发现先前的艺术家所建立的规则,然后将它们内化。

AI 说,结构属于是再现性的,属于认知领域,而线稿、上色是表达性的,属于形式领域

但上面那个区分可以忘记,其实就是客观性(有唯一解)和主观性的区分,越偏向主观性,就越需要进行 master study 这样。

但,首先跟着 drawabox,看看线条的画法,看看手的操作方式吧。我现在的手的运动,是主要的动手腕,长线条则是手腕和小臂,但这是自学成才的,就像小时候自学键盘一样。我对击键速度没有追求,但我有必要去学学职业艺术家的手法。

线条

https://drawabox.com/lesson/1/2

回想一下,drawabox 强调,画画应当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,这里说的当然是上面的客观性的能力——能正确地把三维形状反映到纸上。这既需要分析技能 (analytical
skills,即脑子),又需要机械技能(mechanical skills,即手),而两者均是可以锻炼的。

显然,画画需要你脑子会分析,也需要你的手能 hold 住。

用手臂(arms)去创建记号(make marks),是最重要的机械技能。

手臂的动作来自于关节——手腕(wrist),elbow(手肘)和肩部(shoulder),这几个关节本能地协同运动,但这能力,是肌肉记忆得来的,现在这些自然而然的动作,都是作为婴儿时有意识地训练得到的。

拿杯子喝水是如此,写字也是如此,刻意地练习,在这个过程中觉得沮丧,难受,想要摔笔,都是正常的。实际上我有这个经验——我曾训练过用左手去写字,用筷子,虽然并非用的多好,但至少是体验过那种感觉了。

而 mark making,即绘制线条(drawabox 始终称为做记号),要经历同样的过程,而在这过程之后,它将成为本能。

用肩膀画线

DAB(我后面就用这个缩写了)强调用肩膀去画线

手腕,支持你画出任何形状的细节的短线,我们写字用的就是手腕,自然而然地,我们画画的时候也不自觉地用手腕。

手肘,手肘由于它是一个铰链关节,固定肩关节不动的话,它只能画出长直线来。

肩膀最为酷炫——它是一个球窝关节,自由度最大。固定住手腕,手肘,然后只移动肩膀,它能够画长线,也能够画短线,并且始终保持流畅感。不得不说,用肩膀画线只在我画水平横线的时候这样操作,大多数时候我只用手腕。在以前画素描的时候,我曾用手肘去排线,但也就那时候了。

用肩膀——手腕几乎完全锁定,尽量锁定手肘(要注意不要使用手肘去主导,这个很微妙,比如向下画线,是绕手肘做近似的圆周运动,还是肩膀整个带着向下移动,即使是后者,手肘也会运动的)。实际上,这个确实很微妙,考虑到手肘和肩部的联动,考虑到手肘是铰链关节只能做圆周运动,DAB 在文字中直接去简化问题,不提手肘主导这一说(只要不是手肘支在桌子上,就很难做到完全的手肘主导)。

要关注流畅性而非精确度。

要强迫自己用肩部发力,因为这是最吃力的部分(即使它是最合适的工具)。

总结下来可能可以说是,让手腕基本完全锁定,手肘尽量锁定,手腕和手肘完全悬空(允许小指略微支撑在纸上作为稳定但不承重),尽量体验用肩膀上的肌肉发力的感觉,而手肘只是被动响应。

要做比喻的话,就像深蹲之于勾腿,两者膝盖都会屈曲,但发力主体不同,深蹲时,意识的焦点和主要发力点都在髋部,膝关节的屈曲伸展只不过是动力链的自然传递结果,是整个动作的一部分,而后者焦点和发力点都在膝关节。

这样操作时,握笔的方式就无所谓了,反正手腕不动,就像那种写字机器人那样。

即使绘制短线,仍旧用肩膀。流畅自信的线条均可以且应当使用肩膀,但手腕仍旧有用武之地,比如生硬但精确的线条,如质感。当然,这是一般论,按最合适的来。

但在这里,至少是 drawabox 的练习(和我自己在后面定的练习 LMAO),应当始终用肩膀,因为它不舒服,被主动逃避。

关于使用手指、手侧去作为支点,这可以忍受,因为它能够节省体力,但他也容易让人不自觉地改为用手腕作画。考虑在未来尽量尝试无支点地去作画,但这得肩部肌肉充分发育后。

关于握笔姿势,握笔姿势是有目的的——铅笔,素描,有一种典型握笔姿势(我就不描述了),是为了利用到它的侧面。

这里用写字的握笔法即可。

线条的原则

三大原则:

  1. (DAB 自己没提这个)始终关注自己的发力、运笔方式,是否忘记了用肩膀?
  2. 线条必须连贯,不能连笔、断开、蹭线,必须一笔画完
  3. 线条必须流畅一致,流畅胜于精确
  4. 线条必须有稳定的轨迹,不要 zigzag 画出尖锐转角,这种情况下,每次起新的线
    1. 注意——椭圆仍旧是一笔画的!

连贯性,我习惯不断地蹭线,去把两个点连在一起,而非直接用一条线,这导致断断续续,不连续。而 DAB 要求用一条线。

流畅性,流畅不止是线条流畅,也是动作流畅,不要为了精确去画的慢。

流畅确实会压过精确性,一次画出自己所需的线条并非是容易事情。但有个方法叫 ghosting method 可以克服该问题。流畅来自于运笔方式,而精确度随着练习会逐步提升的。

zigzag,如果一笔画 zigzag 线(如草,头发),会让你进入自动驾驶模式,无法有意识地思考这些线条的意义。不要进入自动驾驶模式,在每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觉察(但 execute 要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过程,真正操作时反而不要觉察——觉察就会自然地画太慢,开始追求精确性了)。所以说这条规则其实还有更深的含义。

但它同时也说,这些原则只适用于 drawabox 课程。

Ghosting method

幽灵法是一种指导我们做记号的方法(作者称它的思想更加泛用,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上)。

初学者认为做记号是一步到位的过程,思考要画什么记号,实际画这个记号,被合并成同一个任务。试图画的直,然后在每一个瞬间都试图保持直,导致画的谨慎小心,反而歪歪扭扭。

板绘的初学者感觉倒不是这样……画线条时根本没带脑子,画下去之后再检查合不合需求,不合就撤销。

但这终究是一次做多件事情(思考和计划和执行全合在一起了),自然会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做的更差。

幽灵法把做记号的过程分为三步

第一步,planning,你这个记号要长什么样,它的任务是什么,它对这幅画有何贡献,我要怎么画它(旋转、移动纸张,明确手的移动方向;对于右手绘画,向右上的方向是最熟悉的)。如果是直线,可以把起始点,终止点标记出来。

第二步,preparation,做预演,让笔悬空,假装去画,去找到感觉,可以说是……创建短时肌肉记忆。(ghosting 就体现在这里?画了,但是没画)

第三步,execution,实际操作,带着自信,不犹豫,不担心,使用整个手臂。不要再思考前面的计划和预演阶段,专注落笔的当下。

幽灵法最重要的部分在于,下笔前先思考,思考这个笔触的目的,画法,不要下笔后才反思,或者用笔触本身思考(那是草图做的事情)。

这个课程的每一个笔触,都应当使用幽灵法,笔触是幽灵法的处理对象,即使后面主要去画盒子,画椭圆,也是如此。

我认为,预演,主要是脑子里的预演,是最重要的。预演不止是在手上预演,脑子里也得同步(脑子才是根本!),去感受手的移动,是否有偏移,直到感觉胸有成竹,感觉到舒适感(次数不定,但当你感觉到“啊哈!”的时候,大概就中了),再做执行。毕竟所谓的肌肉记忆,实际上不是真正的“肌肉”在记忆,而是脑子里的神经通路在重新迭代

结果,执行时反而比预演在心智上的损耗更少……我脑子要冒烟儿了。

这个过程会很累人,很让人想摔笔,会让我想起玩《Celeste》的时光。

画错了就让它错,因为执行过程和预演过程应当分开看,执行错不代表预演错。现阶段关注流畅性而非精确性,精确性会在训练中逐步到来。

练习

2 页叠线练习,1 页 ghosting line 练习,2 页 ghosted planes 练习。

叠线练习

叠线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自信地画出线条(而非准确地)。

练习方式:

  1. 在纸上用直尺画长度不等的直线
  2. 尝试徒手覆盖地重复这些线条,尽量保证起点一致(允许终点出现“分叉”因为这是正常现象)
  3. 每根线条如此地操作 8 次

保持起点一致很关键——这证明落笔(execute)之前预先思考(plan)了。要保持对画画中的每一个决策的觉察,而为此,耐心和前瞻性是必要的。

叠线练习,可以认为参考线是给你一个趋势,一个印象,让你知道往哪里走,大概在哪里停。注意到作者自己的练习图,和我的一样草 hhh,明显这个练习不是练习精确度的,在这个练习中应当尝试练习不同方向的走线(虽然作者只画了一种方向,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旋转了画纸……)。

ghosting XXX

ghosting lines?在纸上用幽灵法画各种方向、长度的线条。

ghosting planes?在纸上用幽灵法画出各种透视中的方形(即任意四边形),然后画对角线,画中分线(中分不考虑透视,直接取二分之一即可,因此它不强求过对角线的交点)。

用于热身时,ghosting planes 可以替代 ghosting lines。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