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厂速写团练第一周笔记
2025年第四期速写团练,按周分去做一下笔记。
第一周是强调整体,观察。所以其实我觉着重点大概是找趋势和定二维形状,第三步补具体细节估计只是为了过程完整。
下一周则是结构,肌肉穿插,透视……
我希望在这课程完成后再回来重新练一下这第一周,找找差别。
向自己强调:
- All is worthy,不要在意性价比,能得到提升就是赚,不用追求最大的提升方向(我做不到)。
- 练习和理论同样重要,为了能尽量地吸收,我应当比团练要求的多画更多,并且每天挑一张去细化以提升细化的经验(老师说只要整体学的深,细化自然就提升了,但我觉得这个话非常怪——我如果没研究过局部,咋去知道整体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概括的?不能全抄吧?虽然第一周确实是大部分在抄),考虑目前每天整体5张,细化1张。
- 对老师的理论,不可全信,虽然我当前没能力去质疑。但要认识到老师不一定所有观点全是正确的,可能存在偏颇。我应当把我手头的人体书也都掏出来对比瞧瞧。
- 每天的直播后,应当把得到的理论记下来,小黄鸭嘛!
跟练的一个好处就是强迫我走了我之前看proko等作者的教程时关于gesture所不理解的地方,通过大量的实操。
团练总共 9 个星期,每个星期都有侧重点,循序渐进。第一周重点是观察,整体。观察整体的比例,动态,韵律(其实动态和韵律指的是一个东西吧)……然而会讲很多其他东西,如手、脚的概括法,形状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关系……
就目前的进度(第五天),注意到似乎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:关于人体的绘制,形状思维和空间思维均要上场——先是形状思维,定出好看的动态,形状(剪影),再是空间思维,让前面的形状合理,立起来……但形状思维和空间思维的矛盾并不止于这里的先后关系——实际上定剪影时,空间思维也要上场,剪影要包含想要表达的一定的空间关系,就像是所画物体的形体投影到画布上的形状……而空间思维中定形体时其实也要形状好看易读……这个我目前经验太少概括不来。
最初要是形状思维,因为绘画应该让画面有生命力,是活着的,有灵气,而从空间思维开始,即上来就定出空间,将人体使用圆柱体、几何体去概括的话,即使透视正确也会显得僵死。也可以说形状思维代表感性,空间思维代表理性……两者在绘画顺序上起一个先后关系,但其有机联系绝不限于这个先后关系。以前看一些画师的绘画过程的时候,即使是场景也是剪影起型的,但这些画师绘制剪影时肯定不完全是形状思维(或者说,这里的形状思维是空间思维训练后的结果)。这里也或许该说,是以形状思维为主,还是以空间思维为主……是说法上的问题还是什么呢,我还是先不BB了。
前面的笔记我是在D05才开始记录的,所以会有一些记下后面所讲的东西的情况,随心所欲啦,重复是重要的。
D01
Hello, World!一二周会特别慢,第二周会开始涉及透视(即空间),第一周主要关心二维形状。
整体,首先关注整体,总是关注整体,整体远重于局部。前两周都关心整体,可以说都是更关心下面速写的前两步。
一些画师的绘画过程是从局部开始一点一点“生长”的——画完眼睛画鼻子,画完脸再画头,中间半点不修改的,这种绘画过程一律认为是炫技,不要学。
不要让线条影响自己,不要在一开始就关注线(线条也可以认为是某种局部吧),重要的是,关注线所造成的型。线本身不重要,画线的目的是型。
绘画是一个迭代的过程,你的每一笔,都在犯错,但每一个错误,同时都是供你继续下去的参考信息,供你去继续添加新的信息,和修正既有的信息。迭代的过程,就是从较多错误到较少错误的过程。这里的错误我当前看来有两层含义——当前内容和参考内容的偏差,以及和脑中内容的偏差(虽然脑中的内容也并非是清晰的,也是随着当前的画面同时前进的)。
迭代有两层意思——不断修正错误逼近所需,以及不断利用既有的信息(作为标尺)增加更多信息(是的,我重复了,我还要无数次重复)。
错误同时也是参考信息,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深挖,很哲学呢。而从之前对透视的学习上我也知道,可以主动创建参考信息,哪怕我明知道那是错误的(只要人眼分辨不出来,那就不是错误,不被发现就不是犯罪唷)。
这个描述恐怕不止限于速写,一切非完全理性的部分(对我来说,当前唯一见过的纯理性的部分是完全通过辅助线、计算绘制透视图)都遵循这个规律,无论是色彩,人体,自然场景,甚至是非严格的透视速写等。
第一周(在细节上)主要是抄,因为细节的东西都没讲。而抄也不必抄的完全相似,重要的是整体(拉远了看着一样就行?)。
不要放大,不要放大,不要放大!!!你看到什么,你就能把什么画好,看到眼睛画好眼睛,看到全身画好全身。
速写的步骤:
第一步——抓比例,动态,面积……这一步通过一个很粗的半透明笔刷直接刷出来(许多其他教程也提及同样的方法),尽量用一笔去抓住躯干的动态,然后四肢动态再分开抓。注意反复和原图做比较。

第二步——概括,用矩形去概括头胸髋,四肢,用圆形概括关节,手脚当前使用四边形简单概括即可。这一步其实仍旧是形状思维。这一步可以认为是细化面积,修正形状和比例,即迭代。高手也迭代!

一个tip:小臂的形状可以用一种简单方法概括——将它二分,对大拇指的一端,是一个弧线一个直线,小拇指一端是一整个弧线。

第三步——关注具体面积(形状),这一步仍旧是以形状思考,去抄,后面要以空间思考。这一步就是在原来的形状(矩形,圆形)上做加减,不断以原来的形状作为参考信息。第一二步完成后,第三步会很容易完成,这就是参考信息的力量,整体的力量。
每一步都要反复做检查!不做检查等于没画!
形状要自信,即使没有细节,自信的形状会唬住人。
整体和局部,以全身为整体,头部则是局部,以头部为整体,脸则是局部。
对于脸,头型漂亮的重要性甚于五官!
人体纯背骨骼是没有意义的,(看得见的)骨骼和肌肉应当联合起来去进行概括,学习。
手。
要画好看的手,不是从结构出发,不是从透视出发,而是从型态(形状?)出发。
只有手的姿势好看,手才会好看,而好看的型态只有那么一些可以枚举。在型态之后才是结构,透视。就像人体一样。
画手时不必死磕参考,参考只是参考,目的不是画的和参考一样,而是把手画出来。以及,画手时也关注手的整体而非细节,整个手要像手!
手的形状的核心是这样的:

这个下臂和手掌,是一个层叠的关系,但同时也有一些横移——手掌会稍微偏向大拇指方向一些(这个……暂定!好像老师自己也没保持这个一致性),这个也体现在人体的概括的第二步中。
手指头和手掌一样长,手指是一样宽的。
手指可以像躯干一样用一笔概括,后续再添加形状。最开始用一笔概括,然后用两笔概括(加重最后一关节线条),即按手指只有两节去绘制。

画手(和人体)时,骨感重于肉感,毕竟有了骨头就能够后续加肉,而无法反之。
学东西时要学会(暂时地)放弃(这就是专心吧!),在学整体时要放弃局部……专心在所学的东西上,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,可以放弃。比如在专注形状的时候,可以放弃好的线条,蹭线?无所谓,因为我现在关心的是形状。
画画要画的自由,是因为有支撑,有据可依。我们看大师的作画过程总是关注细节,但更重要的是细节之前的东西,即整体。
顺便,从斋藤老师以及某eh上找到的绘画教程来说,可以尝试把中指和无名指合并,当作一根手指来画,后续再去做区分,这有助于保持四根手指的平衡。
D02
心态,驱动力。
关于像,基础阶段像是褒奖(但像不是“还原”,我们不应当和相机抢生意)。进阶是表达自己严重的世界,这时候像就不是必要的。但先有像才有不像,知道边界,知道何时break。
线条就像作文的字(更关键的是这些字所表达的东西,即形状)。
宁脏勿净,第一笔永远是错的,错的痕迹应当保留,要修正错误而非重来,这意味着保留修改的痕迹,视错误为辅助线,作为迭代的基础,撤销等于白画。(其实也不全是白画吧,错误的印象还会在脑子里保留一瞬间呢)。
对别人的画,不要去看它的缺点,去看它的优点,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。(我不太同意,缺点也要看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嘛)。
人体会有曲直交替出现的节奏,抓住它,强调它,在这一点上不必复刻原图,加入自己的理解。
头和脸的关系在于耳朵。
造型意识,就是看不出来时能自己编。
画的慢允许控制形状,而非每次的线条都是抽奖。要训练自己先想再画。
脚。
脚比手简单。
每个人的脚都不一样(其实手也如此),所以有偏差也 OK。
脚分为三部分——前脚掌,足弓,脚后跟。

脚使用三维去理解——找前脚掌和脚后跟在地板上的形状,建立厚度,然后绘制足弓将它们连接起来。

鞋使用同样的逻辑——因为鞋的结构同脚的结构,但鞋底的形状有差异。注意鞋底形状并非对称,鞋头会朝内侧一些。(脚是否也是如此?后面细学)

鞋的结构同脚的结构,发散思维一下,衣服的结构当然也同人体的结构。
关于衣褶,衣服(版型)好看比衣褶更加重要,衣褶如果要绘制必定要有一定的目的——暗示动作,内部的结构……
会画人体结构,就会画衣褶。不要练习纯粹的褶皱,因为这无意义,衣褶必定有其目的。(倒也不能说这么死吧?比如窗帘啥的褶皱,要体现出来它就是窗帘啊hh)
D03
今天是刃老刃老师。
关于第一步即观察,看头,胸,髋,中线,轴线(轴线指的是和中线垂直的线)。
中线:脸中线,胸骨柄-剑突,脐-耻骨联合。
- 胸骨柄:两个锁骨连接的地方,领结状。
- 剑突:两肋骨下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突起
- 耻骨联合:胯下
和中线(在画面上)垂直的就是轴线。(这一句恐怕不泛用,因为老师强调了是画面上平行,这让它更多只有在面向镜头时才适用)。
轴线有眼睛(对喜欢鲁米斯法的人来说是眉骨吧),锁骨,乳头,髂(qia 四声)前上棘……
检查的具体:比例,斜度,重心(头部做垂线),负空间。
趋势线。趋势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(!)。
动态,flow,比形准更加重要。
重复——每一步都要检查整个的比例,检查时先看大的,看头胸髋,看各个关键点围成的形状。
强调韵律——让人体的各部分去形成流势,强调这个流势而非破坏它。
人体的曲线的节奏并非是对称的,不要画成米其林轮胎人。

D04
一张比一张画的好是不可能的,整体上是上升的,局部上是起伏的,问题是让下限提高。
为何不从透视出发?透视是理性的,准确的(拿透视画人体还真不见得如此……),但是是僵硬的,从平面入手则更重形状,好看,好看非常重要。
先要形状好看,再要透视准确。先以形状思维思考,画出好看的形,再以空间思维思考,去修正过于不合理的地方,让它相对更合理。
先感性,再理性,可以说,在这里理性就是用来做检查的,来修正感性。理性会让你陷入局部正确,忽略(整体的?)表达。
感性,你要在心里有所画的东西的印象,这个人在做什么,是什么状态?
探头,挺肚,摆臂,前奔。

第一步(动态)是感性的,第二步是相对理性的——用几何形抓人体比例,结构。
小插曲——(空间?)层次重于体积。前后遮挡关系比自己的素描关系更加重要,这也是一种整体大于局部的体现。

关于观察,找关键的点围成的形状,抓大放小——小的误差可以丢,大关系不能错。
一笔抓(修)大型是很重要的。
细节是最容易的东西,整体理解越深,细节学的越快,甚至说细节是在理解整体后自动获得的。(我表示质疑,我期待老师更加详细的论证)

人体的准度并非最重要(再次重复)。
大胆下笔,小心调整。
观察力——比例,斜度。比例的本质就是比较两根线段的长度的比例,以及从一根线段中找n分之一;斜度即对任意直线知晓它在水平方向、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的比例(其实就是tan)。
空间层次——前后关系,遮挡。层次要有节奏(节奏就是组织?)。有用力的部分(强调近的),有松散的部分(概括远的)。
层次带来灵气,灵气应当是设计出来的——通过主动加入更多节奏。
练习是练习,目的是暴露问题!不要以“他人的眼光”,即对外人看来是否好看,去做评判。创作则是遮掩问题。
D05
嘉宾课。
一幅画就其最底层来说,是不同的形状、调子的组合。

(空间)层次关系必须定义清楚,为此可以清理线条。
说到层次我脑子里总是V大的一二三级形……但考虑到我们没必要原样复刻原图,而是更多地去追求动态啥的,或许V大的这些为精准抓型的理论应该放弃。
另一种脚的概括方法(同样是3D):

现在画人体很多都是抄,但抄多了就会了!在将来学细节的时候,现在的抄会起到作用。
自信就是接受目前的自己,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,但同时也坚信自己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己。
膝盖和脚是同一朝向(80%以上情况)。
老师认为人体最复杂的部分是膝盖和肩锁关节。
画面重要是要表达好——达意,而非华丽辞藻堆砌。
我要向自己强调我自己得另外做速写练习,并且要做几次细化,细化!!!我自己做细化,课上继续做整体。
结构(解剖,具体的骨骼、肌肉等)信息不是最重要的,它的用途是辅助比例和趋势,它们才是最重要的——所要表达的东西。
D06
画速写的目的,就是能够快速把一个轮廓抓住成创作,比如刃老刃老师,从各种污渍为启发,利用它的轮廓去绘制成各种玩意儿。

我发现我现在看着感觉每一张都特别熟悉好像画过……
女性胸廓较小。
定完趋势后要考虑重心。
下一周是盒子人?那这一周就是gesture和bean了,和proko的组织一致。
在许多情况下,势胜过形,确保趋势很多时候比形状对(像原图)重要。顺着趋势画,形状次要。
D07
刃老刃老师似乎习惯先画胸髋再画头。
再次强调观察——先看头胸髋角度(胸的角度要考虑到肩膀如果肩膀有动),然后是趋势(其实就是说根据角度去作为看趋势的参考?),再是头胸髋的比例。
推进画面时,不同局部的信息量应当尽量保持一致,不要死命细化某个地方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