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看基于项目的学习

又实践了 PBL 三周,我发现我又得做一些调整了。之前对 PBL 有两次研究,二月份的一次七月初的一次,但这次,我又发现了新花样。

就我这三个星期的实践上来说,它其实是主线任务驱动而非项目驱动了。

这体现在,我定的项目仍旧是从基础到复杂的学习路径,而非是定出一个需要实践的东西并围绕它进行学习。当前阶段,这个初始阶段,应当更加积极地追求知识面的广度,把所有东西都碰它一碰。

但,其实这个主线任务驱动,也是我所预计好了的,我曾写到:

可以说 PBL 对目前的我最重要的,是给我的每一天一个明确的上下文,一个主轴,一个主线任务,让我不至于空转,我在迷茫的时候总有一件事情去做

但……实践证明,这个主线任务驱动,对我的激励作用好像也不是那么好使,这才是主要矛盾(我怎么这么麻烦!)——定学习方式,首先是要驱动我去学下去,至于学习的效率,效果,那反而是第二位。

所以,我在重新考虑我在二月份所定的自顶向下的 PBL(也有一定的修改,结合了最近得到的经验):

  1. 我定出一个实践导向的 Project,这个 Project 始终是我当前最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具体的作品,虽然具体不是说完成度高,草图、分镜也是具体,这里的作品也不一定是单张插画,可能是一系列插画,一整个漫画等。
  2. 对这个具体的作品,我尝试去画它,在画的时候,会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,并尝试去解决,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,可能会又提出更小的子问题……但这里的问题的深度我不会让它太大,问题的解决也不追求圆满——这里,至少这一步的目的,是为了知识面的广度(这一步的操作方法来自于二月份的想法,但“为了知识面的广度”这个目的,是现在提出来的,但这里必须强调,这是现阶段才这么做的,到后面,我不能让这一步浮于表面
  3. 在完成作品后,我要去进行复盘,总结,去回顾我提出的问题,检查最想深入(而非最值得深入)的部分,再把它当作主线任务去研究(这一步则是来自于最近的“PBL”)
  4. 围绕这里的主线任务,或者自己的兴趣,定下一个 Project

总之,这里的话,就是在实践中扩宽知识面,在复盘后加深知识面,就像堑壕战,把敌人的所有部分都给它敲一遍(虽然这个有点耗费兵力),然后找到薄弱之处,然后就集中兵力去突进去,尝试找到突破口。


我把最近这三个星期的实践,称为主线任务驱动学习,这种学习仍旧是必要的,实际上,它当且应当作为项目复盘后的深化。

看实践吧!这里定项目为实践导向,为特定具体作品,这又回到了二月份的实践性,接下来要做的,是马上定下来一个合适的 Project,然后以它为主轴去进行学习!

但项目的难易度,考虑到我的兴趣是流动的,项目不应当对我太过超出舒适区。我定的项目,要预先思考我可能会提出的问题,避免搞得太大,我的兴趣又跑走了。这就是问题所在……以往的计算机网课中也有过PBL,但那项目是老师定的,他们足够专业且有经验,保证项目难度循序渐进且有趣,但我这是全靠自己。

在全线进行试探,这是我最担心的地方,在实践中如何求得广度和深度的折衷,如何让我不要被问题带着跑,而是浅尝辄止,得到我需要的信息即可,这是一个学问,需要在实践中反复体会。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