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画靠的是画笔
我要再向自己强调一次,为了再次对自己为基础练习正名,再次证明画画是用画笔学习的,而非笔记。因为我的程序员的经验太过根深蒂固了,我要反复向自己强调。
有趣的是,我之前还提到把做软件项目的心态迁移到画画中,但……其实编程和做软件项目这两件事情还真不能混为一谈,我之前的笔记应该仍然有效。
其实做那些基础练习,无论是素描还是速写,我们期待的是能力的提升,而这能力的提升的本质是相关感性经验的大量积累后涌现的质变。当然,经验要高质量,要有反馈(AI说经验要结构化——最重要的地方在于,要有反馈)。
这里的质变,就是建立一个直觉模型——我能凭感觉去画了,去预测结果。
这个直觉模型的出现虽然是一个质变,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全新的东西,它实际上仍旧是这些感性经验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果(或者说,是它们有机结合后的表现)。同时,必须要有这些感性经验才能得到这个直觉模型。
GPT说:
直觉模型是一种从大量有结构、有反馈的感性经验中自然涌现的抽象预测系统。它不是经验之上的外物,但也不是经验本身,而是经验的压缩与泛化。没有经验就不会出现,但光有经验也未必出现。
上面就是从哲学,脑科学(这个其实只是涉及到,而且和哲学杂揉到一起了,但区分开来也没有实践意义)的角度再次去强调大量感性经验的必要性——能力的进步,来源于且只能来源于,扎根于且只能扎根于大量结构化的感性经验,没有其他路可走。
编程是符号—逻辑技能,在大多数时候靠的是逻辑,靠的是理性,学习编程时,很多时候理解就等于掌握,就等于能够应用,能够举一反三。
而画画?画画是感知—动作技能,理解了不等于就能应用,能举一反三,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才能真正掌握。就举个更明显的比喻——学会了投篮的动作,就能够百投百进吗?做梦,先练个十年八年吧!
对某一个动作的熟悉,只能通过这个动作的执行造成,脑子(理解规则)的作用只是防止自己走歪路,受伤。用我自己的话来说——实践发生在现实中而非脑海中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